• 156-1758-1081
  • 9:00 - 18:00

内容详情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发表于:2021年01月25日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深、改善水平不够高、工作成效不够稳、涉及领域不够宽、治理范围不够广等问题。要坚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标对表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以及我国2030年前力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生态环境保护的定位,科学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会议指出,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要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要坚持“三个治污”方针,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确保“精准科学依法”在新阶段有新举措。要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施策、靶向治疗,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推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会议强调,要综合运用好生态环境监管手段和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设施和服务向县城、乡镇、农村地区延伸,着手开展新污染物监测评估与治理,在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助力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会议要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握好“五个坚持”的总体思路,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推动编制建设美丽中国长期规划。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推进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制度化。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推进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支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二是编制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支撑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项目库,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省市试点,强化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扎实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三是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评估。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准备工作。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行动,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动重点流域、湖泊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陆海统筹,继续开展渤海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监管。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与上报,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推进重点地区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继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继续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

四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做好COP15筹备,积极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各项谈判进程,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深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五是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动更多省份建立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完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强化核电、研究堆核安全监管,协助推进核电废物处置,推动历史遗留核设施退役治理,加快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

六是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继续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开展夏季O3污染防治、冬季PM2.5治理等重点专项任务监督帮扶,推进黄河和赤水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深化生活垃圾焚烧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七是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完善国家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环境应急准备能力,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八是做好基础支撑保障工作。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制定实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三年工作方案,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推动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实落地见效。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组织实施PM2.5和O3复合污染协同防控科技攻关,继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研究,做好水专项收官攻坚。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建设,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制修订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水平和实效。


请您把问题反馈给我们!